保持對制造業的敬畏心
發布時間:
2022-01-25 10:43
來源:
敬畏專業才能真正看清問題
有些總想“顛覆”的力量,似乎要革命制造業—但是,卻對制造業知之甚少,也不知道何來的顛覆之念,包餃子就不用面粉了還是餡了?礦泉水不用瓶子裝了?還是口罩不用熔噴布了?或者,你的印刷精度更高了,人家都+/-0.1mm精度,你顛覆了,達到了0.01mm—我想告訴你這個沒用,overqualified,人家總是說要顛覆,沒有想到顛覆哪里了?問及細節,又似乎完全不知所云,看來想超過我們的認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,如果不能超越我們制造業的認知,顛覆就無法發生—誰能讓我們眼前一亮呢?
工業軟件
用數學看待一切制造,你就會看透事物的本質,而不會為概念所困惑,或者明白如何去獲得創新的源泉。
數學的獨特力量來源其普適性,數學普遍性在于“一切現象下面,都有物理結構,而這個物理結構只能用數學來表示”,“大自然這部署是用數學文字寫成的”。
在這個紛繁的世界里,數學就像一把“照妖鏡”,如果你無法在數學上進行描述、構建模型、測試驗證,那么都是假的。
概念解釋概念的產業界
想想也是可怕,似乎偉大的時代已經到來,幾天前和幾位業界前輩討論起這些產業的現象,前輩先生說都是概念解釋概念,要說這是好事吧,還真是,制造業那么久沒有人關注,一直以來覺得制造業真是個苦逼的領域,今天受到如此多的關注,實在讓產業的人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。
這個世界充滿了概念,各種產業的群里討論著各種概念,從軟件定義PLC、軟件定義智能、軟件定義安全、軟件定義網絡、軟件定義PLC、軟件定義制造,中臺、容器,就像1999年那會我裝B的時候也學會了ASP、PowerBuider、盈利模式、高端等各種詞匯,也因此產生了眾多的大咖、專家,而且參與著產業各種政策的建議與指導意見。
你可以看看各個企業的凈利潤,就連工商銀行那種被吐槽的都有35%,而被定義為大型、引領著行業標桿一大幫標桿型企業,其利潤也僅在10%左右,因此,在很長一段時間里,我會覺得困惑,這種利潤如此薄的產業,大家進來圖個什么呢?
當討論起數據驅動賦能制造的時候,每個金碧輝煌的會議室里,各種論壇都討論著各種高端、大氣上檔次的話題,你總是期望著從中聽到點指點你的未來發展的方向…但是,一談到具體的“場景”、“應用”的時候,基本上都是“框圖”、“架構”,還有一些“為了智能而智能”的場景應用。
和華為的朋友聊比較多,他們在做很多項目,而且每個人都比較務實的,即使知道很難,但是,卻砸下去大量的人在干,有時候覺得大概就這么一家真干啊!那么多討論概念的,真正干事的,可能就華為這樣的。
更有意思的是有一次和一位IT界的朋友聊起來,我說現在這場景有點亂??!怎么話語權似乎被你們IT圈給控制了,做OT端的人似乎沒有什么聲音,結果讓我吃驚的是他的反應—不對呀!我們覺得是你們OT端的話語權大?。「愕梦覀兌紱]法干事—這倒是讓我反思了一下“執念”—難道我們都深陷執念中不能自拔?認真的想想,必須為工業互聯網賦予潛能,否則,就是我們太“自我中心”了。
你想賦能但你得經歷苦逼的過程
傳統的制造業,就其發展而言,本身是經歷過非常艱苦卓絕的歷程才到今天的自動化程度比較高,很多人試圖開始為制造業賦能。
要做一個行業,都是得沉下去數十年不斷的優化,就像吸塑行業,有多少工序,在這些過程中光出現的質量問題很多種,要依靠不斷的改進才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。
做一件你認為高級的事情,必須經歷這個制造現場苦逼的過程。
想做好制造業是非常艱苦的,沒有去過現場的人不能理解什么叫“現場有神明”,必須到現場,你才知道你想賦能的對象它有什么特征?它的流程有多么復雜?工藝有多少?材料有多少?
你如果不懂現場,你連模型為何無法達到效果?也無法明白—因為模型不會主動告訴你這樣不行。
智能制造是先進的嗎?
最近給學校講《智能制造導論》,希望學生預先提問,以便有針對性的講解,想不到學生問了50來個問題,覺得大家都是很認真的提問,還是一個個回復,現在拿來分享。
問:智能制造其主要研究的是否即為最新科技前沿的有關知識,社會發展較快,該行業是否能夠長久保持優勢?智能制造比較于傳統制造行業的優勢之處?
答:智能制造研究如何更好的制造出產品,任何技術都有歷史發展的過程,即使再先進的制造,都必須把材料處理好、工藝處理好,智能制造只是指用更好的方法和工具,而不是說制造就不管質量、成本和交付能力了。
它沒有比傳統產業更有優勢,它只是傳統制造的升級,他們之間不是優勢的關系,而是一個進化的關系,智能制造是傳統制造的進化,它有新的特征,但這個不稱為“優勢”。
不管干啥,都得老老實實的現場干,抬頭看路這個事情不是經常干的,腳踏實地是大部分時間要干的,不要把時間分配比例搞反了。
說了半天,回到主題,我們的確需要敬畏制造。而且,不要停留于概念,拿出實干精神來做具體的推動它實現的事情,我們有那么多事情,而不是每天討論概念。
上一頁
相關新聞